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它的安全管理对整体的施工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中,脚手架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进而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重视脚手架的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其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对的防范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 1、我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安全事故的现状 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多发,是困扰我国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为避免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住建部多次出台文件,对施工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据统计,半年来(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模板体系坍塌类较大、重大安全事故共计发生10起,占到同期所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20起)的50%。表1是半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模板体系施工安全事故统计。 表1 2、模板脚手架工程安全事故分析 2.1、直接原因 2.1.1、剪刀撑设置不当 剪刀撑不但可以传递水平荷载,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模板支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是极其重要的杆件,不设或少设剪刀撑将会大大降低支架的承载力。 2.1.2、模板支架的节点处理不当 出现此类问题的模板支架几乎全部为扣件式模板支架,主要表现为: (1)很多扣件的螺栓因工人责任心差而没有拧紧,或扣件质量差使得螺栓无法拧紧。 (2)立杆接长没有釆用"对接"方式而是采用"搭接"的方式,导致立杆偏心受压。 2.1.3、材料达不到标准要求 目前,我国专业生产脚手架的工厂比较少,而且生产设备简陋不堪、生产工艺落后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倍增。新的脚手架生产厂家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为了能够尽力抢占建筑行业市场更多的利润,就不再会把生产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长此以来,习惯成为标准,用这种质量不过关的脚手架建材,脚手架工程势将必成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生产的事故隐患之一。 2.1.4、设计不合理 设计中出现最多的过失在于设计者对构造措施的作用认识不足,致使设计中高大模板支架的剪刀撑、支架与永久建筑的连接等构造措施设置不足,无法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2.2、间接原因 施工单位是施工的主体,模板支架的设计和搭设均由施工单位负责,绝大部分坍塌事故均与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失控、混乱和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关。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由于他们本身的综合文化水平有限、安全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工作为建筑施工作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这样一来,能够把他们教育成为合格的作业人员困难可想而知。还有,建筑施工作业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施工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均无法落实到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上,具体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施工操作规范,作业违章和缺乏有效管理的现象便会经常发生,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整改,便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和损失。 3、模板脚手架工程安全事故的对策 3.1、技术方面 3.1.1、改进模板支撑体系 对于规模较大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尽量选择双立杆中间夹横杆的体系,这样可以避免偏心受力,模板支撑架立杆尽量选择对接接长方式,立杆步距不小于1.0m,不大于1.5m,梁下杆件要保证是直接顶撑的;有条件的工程可以在下层梁板设置顶撑在梁下的钢支架,并且此钢支架是与其他的支持体系,这种体系能很大程度上增强架体的强度和刚度。 3.1.2、合理设置剪刀撑 对于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支撑体系,在模板架体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设置剪刀撑,能很好的保证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泵送混凝土时产生的脉动冲力对模板支持体系的影响,而合理设置剪刀撑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影响导致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失稳的情况发生。 3.1.3、制作模板系统节点详图 根据计算书要求采用CAD软件设计高支模搭设的平面图、剖面图、大梁支模详图及节点详图,形象直观的三维图纸,反映高支模搭设的要求和节点做法,便于指导施工。如在设计梁下立杆间距时,需要根据梁截面尺寸确定,原则大梁下立杆间距为梁截面宽度左右各外伸200mm设置(如500mm宽的梁,梁底两侧立杆间距则为900mm)。沿梁的跨度方向立杆间距根据排架设置,若梁计算不能满足可采用增设支撑立杆(要求必须设置2根)或梁的跨度方向进行加密(与排距成倍数关系)。 3.2、管理方面 3.2.1、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管理 在项目采购工作展开后,使用单位应制定采购程序,按国家现行的标准及安全规范要求对脚手架工程的选材严把关,杜绝残品、次品进入在建施工现场,必要时通过试验验证;对于用于施工的钢管扣件要尽量选择合格的,并在投入使用时也要仔细检查,带有污垢和锈迹的要及时清理,保证该支撑体系符合设计要求。 |